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98年的公安科技系,2004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公安科技系更名为刑事科学技术系,招收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本科学生,2024年更名为刑事科学技术学院。成立20余年来,刑事科学技术学院矢志不渝筑忠诚警魂,勇毅笃行炼过硬队伍,于2010年获批山东省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省级教学团队,2019年被确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下设痕迹检验、文件检验、法医学、理化检验、刑事影像技术、基础理论等6个教研室,综合室和学员管理支队,开设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微专业。建有法庭科学研究中心和博士科技创新中心2个科研型非在编机构。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始终牢牢把握教育家精神科学内涵,聚焦卓越警务人才培养,已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紧贴公安实战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公安特色专业。

刑事科学技术学院现有教职工41人,专任教师34人;聘任公安实战单位兼职教官16人、驻校教官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16人,在读博士1人,博士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1人担任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理事,1人兼任校外硕士生导师。教师专业涵盖公安学、公安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化学、物理学、法医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门类。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集体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获批省级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1个;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1个;获评公安部教学名师1人,全国公安优秀教师1人,齐鲁“和谐使者”1人,山东省公安厅齐鲁公安英才拔尖型人才1人。



一、坚持党建引领、政治建警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化“一融双高”
在上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促高质量发展。通过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动党支部书记与学科带头人深度融合,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形成党建业务工作“双融双促”新格局。先后获评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4人荣立个人三等功;1人获全国高校“我心中的思政课”二等奖;1人获校级三八红旗手称号;2人获五四青年表彰;1人获“我和我的支部”一等奖;2人分获“我来讲党课”二、三等奖。撰写的党建和思政类文章多次被“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官方媒体转载。
2.坚持育警铸魂,构建多元化育人体系
刑事科学技术学院坚持不懈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公安部关于实战化人才培养要求,坚持立德树人、育警铸魂。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衔接、警务化管理与实战化技能培养并重、专业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塑造兼顾的多元育人体系。通过严格落实学生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学习,形成以学生党员带动、全体学生争先的良好氛围。


二、夯实教学科研、提高协同育人成效
1.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近年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兴警”战略,立足实战化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目前全校有近40个专业实验室可供我院使用,在全省公安实战部门建设9个教学科研基地和90个实习基地,促进实战化教学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持续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学院通过加强教学组织建设,开展课程建设等教学改革,提升有组织教学成效,获批省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1个,获评省一流课程2门、校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不断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师教学能力建设。通过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育人目标。近年来,获“超星杯”第六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获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1项。分获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获公安部教学大赛二等奖2项;获省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教师在学校7届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5次专业组第一名;在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

2.有组织科研不断强化,项目立项取得突破
持续深化有组织科研团队建设,创新科研团队合作模式,建立“实战导向+学科交叉”型科研团队。聚焦实战需求,探索“研战一体”型科研范式,在2个非在编科研机构和1个省级青创团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科研合作,实现“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下的科研新突破。近五年,学院教师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山东警察学院为第一单位),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近20项,包括公安部、教育部、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科专项等类别;教师出版专著3部、教材12部、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获得山东省公安厅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多项。

3.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提高协同育人成效
探索对外合作新路径,强化协同育人基础。与公安部鉴定中心等部属单位、省公安厅业务警种及地方公安机关,公安部、教育部直属院校以及其他公安院校和地方高校,相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机构在校局、校校和校企等方面就项目研发、课题申报、人才培养等开展合作,联合申报项目80余项,促使教师专业素质持续提高、服务实战与育人能力不断增强。




以“教学研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为目标,推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在各项专业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法庭科学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全国电子数据取证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在学院发起并主办的首届黄河流域公安院校现场勘查比赛和由山西警察学院主办的第二届黄河流域公安院校现场勘查比赛中均获得团体一等奖。学生实战化素养不断提升,卓越警务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三、完善管理机制、提升人才创新能力
1.严格警务化管理,发挥榜样力量
以严格制度规范塑造师生过硬纪律作风,注重学生警察意识养成,锚定“四个铁一般“要求,将纪律作风培养贯穿育人全过程。以党员干部作表率,围绕“制度完善、责任压实、作风提升”三个维度精准发力,通过“严管厚爱”锤炼令行禁止的纪律意识,“榜样引领”涵养见贤思齐的警营文化,锻造新时代高素质公安铁军。学院学生在2024年度获中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一等奖、山东警察学院“阅警式”一等奖,警务化管理成绩始终位列全校前茅。


2.丰富警校文化,提升人才创新能力
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五育并举促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学院始终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举办各类文体活动200余项;组织开展法律与安全主题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40余次。

通过构建“育警铸魂+创新赋能”的特色警校文化生态,提升以文化人、以创促学成效。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屡获佳绩,获包括挑战杯国赛铜奖、省赛二等奖等在内的国家级奖励45项、省部级奖励18项;参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国家级立项7项、省部级立项36项。







结语
刑事科学技术学院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聚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着力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教学研练战”融合发展和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上下功夫,紧贴公安工作实践,务实工、出实招、见实效,努力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公安院校、培养卓越警务人才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