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21年1月,前身是山东警察学院政治理论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职工20人,其中专任教师1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在读博士1人;教授1人,副教授6人,其中1人荣获“全国公安院校优秀政治理论课教师”称号,1人荣获“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荣誉称号。师生比为1:301,符合教育部不低于1:350的比例要求。
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警察职业道德)教研室4个教研室和1个综合室,共5个内设机构。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警察职业道德)、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有1个非在编科研机构“山东公安思政研究中心”、1个虚拟仿真“山东公安史数字教育馆”,2个学生社团(励新学会和藏蓝讲习团)。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教育、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思政课创新改革,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党建引领,打造“党建+思政”特色品牌
(一)强化政治站位,坚持学校党委的全面领导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中宣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2025学年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的通知》,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学校党委书记刘福宏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对思政课建设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事项亲自协调;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改善学院的办公条件;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并按时缴纳党费。在学校党委的亲切关怀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刘福宏书记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组织生活会
刘福宏书记带队进行党建共建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打造“党建+思政”特色品牌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底色,促进党建、教学与业务进一步融合,不断提高公安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水平,筑牢忠诚警魂。设立“马院讲坛”,在党史学习教育、政治建警、主题教育等活动中为全校师生开展高水平讲座18期。各党小组相继创建“青年思达说”“行走的思政课”“经典我来讲”和“藏蓝说”党建子品牌,开拓公安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形成思政赋能、功能细化的党建品牌雁阵。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联合院部、管理部门赴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开展现场教学4次。打造“马院爱廉说”品牌,推动马院廉洁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经验做法被人民公安报、教育报、大众网等媒体广泛报道。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获批“学习型标杆党支部”,获得校级党课比赛一等奖3人次,获批校级党建专项课题4项 ,两位老师在2024年度全省公安机关党建课题调研评选中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媒体报道

2023年第一期“马院讲坛”
二、立足思政课堂教学,守好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为党和人民培养忠诚卫士
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秉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的原则,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大力实施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全面落实“OBE”教育理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同时,派出青年教师参加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萌新磨课会”,派出教师参加国家及省市的各种培训,提升教学能力。2020年,《山东警察学院用战“疫”激活思政“云课堂”》被新华社报道,阅读量近54万。2021年,特色课堂《山东警察学院:倾情铸警育魂打造公安特色思政课堂》被《人民公安报》、学习强国报道。

媒体报道
马克思主义学院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学校党委委员讲思政课、听思政课的要求。学校领导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认真讲课与听课,形成良好风尚。

刘福宏书记讲思政课

毕可志院长讲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加强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思政“金课”建设。2021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两门课程被纳入山东省首批省级思政课金课建设名单。


获批文件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各级比赛中获奖。2021年以来,共有3人次指导的作品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展示活动一等奖,5人次获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二等奖,1人次获省级教学比赛三等奖。此外,还获得厅局级及校级奖励10余项。






教师获奖证书
三、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思政实践教学
加强校局、校地合作,联合成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2021年以来,分别与山东省政府旧址、莒南县公安局、沂水县公安局、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济宁市金乡县干部政德教育中心合作成立5个思政教学实践(训)基地,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推动校局协同育警。


思政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2021年以来,依托实践教学基地相继开展沂蒙精神主题实践活动,先后4次联合学校管理部门党支部、专业院部师生赴山东省政府旧址、红嫂纪念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开展沉浸式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思政社团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展示,效果良好。实践教学活动先后被学习强国、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新闻网、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媒体进行报道。
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思政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立足课堂内思政实践教学,实施一课一品牌。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公安英烈精神专题教育。讲好公安故事,在推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探索上取得成效。




媒体报道
四、科(教)研不断创新突破,促进科教融合育人
科(教)研成果取得突破。2021年以来,通过不断加强科(教)研团队建设,科(教)研项目和成果不断涌现:获批省部级课题6项,厅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9项,出版专著(教材)11部。
2022年成立非在编科研机构“山东公安思政研究中心”,对民警、辅警、学校毕业生和在校生的思想政治现状进行滚动式长期研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更好地服务山东公安工作。
开发建设虚拟仿真“山东公安史数字教育馆”,推进数字思政、智慧课堂的建设和运用。对该场馆的突破性、创新性使用,人民网给予了详细报道。


山东公安数字教育馆建立及运用
五、激发社团活力,构建全面立体育人模式,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近年来先后组建了两个学生马克思主义社团,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公安特色的思政实践宣讲、服务社会等活动,拓展了思政课堂,实现了“三全”育人,有力推动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励新学会”自2021年建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加强警院学子思政教育,积极创新思政实践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警院学子对思政学习的兴趣。社团依托“警院励新”公众号先后开设“党的二十大宣讲”“红色人物”“廉洁人物”“党史大事件”“历史大事件”“基层民警进校园”等系列栏目,发布百篇原创文章,加强思想宣传。2023年社团获评校级活力社团,社团成员在省级、校级思政类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藏蓝讲习团”成立于2023年7月,青年学警深入大中小学、公安机关、社区、乡村、企业等部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和思政课程的宣讲,先后赴聊城、东营、费县等红色革命基地开展思政宣讲活动3次;赴“全国文明村”章丘区三涧溪村、莱芜区官场社区、东营市黄河口自然保护区等地开展乡村振兴和优秀传统文化宣讲活动3次;深入东营市东营区第二中学、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章丘区后营学校、章丘区绣水中学等大中小学开展思政宣讲座谈活动4次。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思政比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


“励新学会”会员开展活动


“藏蓝讲习团”团员开展活动


学生获奖证书
六、服务社会,为公安工作现代化贡献力量
2021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多次派出教师参加公安部、山东省公安厅的专项行动。其中姚志峰老师在2022年春季公安部的专项行动中,任专家组一组组长。在2023—2025年山东省委组织部和山东省公安厅组织的专项行动中,任专家组组长。施锋矫老师在2024年秋季公安部的专项行动中,为专家组成员。
5年来,应各级公安机关的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30余次派出教师到公安机关讲学,积极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推动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形成,为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部分公安机关的邀请函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的初心使命,将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融入忠诚警魂培育全过程,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使命担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四个铁一般”标准,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工程,奋力书写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